首页 > 新闻详情

室内设计师之视觉设计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来源:合肥中山设计教育学院

时间: 2013/6/21 15:02:00

    视觉设计师成长的三个阶段分别是潜意识设计、有意识设计和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视觉设计师在不同阶段需要认真的思考自己。现在做视觉设计门槛很低,多数设计师不会从反思中提高,这是我职业生涯中个主管给我留下印象较深的一句话,我也把它奉送给大家。 


阶段:潜意识设计


我想大多数人学习视觉设计的过程和经历都类似,这是互联网开放及分享精神的结果。作为一个新手,自然而然会去看一些视觉设计的理论书籍,经典案例,更多地是在网上浏览大量成熟设计师的作品。而在练习的时候,也会从临摹开始,并且会无意识地喜欢上某种风格,甚至具体到某种细节(比如圆角)。图像所带来的印象自然会比书中的理论要深刻,因而在阶段,视觉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经常会因循着脑海里许多的图像片段来进行创作。
为什么说这个阶段是在潜意识地设计呢?真正决定一个设计好坏的那些标准,比如布局的不活跃的对齐(inactive symmetry)和活跃的不对称(active unsymmetry),巧妙的负空间(nagetive space),互补色/间色/邻近色的运用,字体堆栈(font stacker)的使用,等等这些在新手做设计的时候是无意识地去实现的。这些知识在新手阅读视觉设计理论书籍的时候都有浏览到,但此时并不足以形成深刻的印象并成为指导设计的标准(因为没有经历过足够的实践积累)。前面提到,新手会因循脑海里的图像片段来做设计,这些图像片段便是平时学习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好的设计片段,它们就包括了一些视觉设计中的标准。新手设计师在模仿的时候,便会间接地运用到这些标准,但此时,他是潜意识的。

 


第二阶段:有意识设计

 


看起来第二个阶段是顺其自然就达到的。事实也是如此,随着经验的积累,阅历的增加,甚至包括重新读了视觉设计理论书籍,设计师会逐渐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这些理论来创作。但是达到这一阶段并非易事,其实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开窍。有的设计师可能穷其一生,也并不能用这些设计理论来指导自己做设计,一直在跟着感觉走。并且,脑海中的那些图像片段是很难在短时间剔除的,就我自身的经验而言,在设计过程中尽管一直提醒着自己有意识地去实践理论知识,但做着做着就会开始模仿脑海中付出的图像。
这一阶段是痛苦而又漫长的,但却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因为一个成熟的视觉设计师必须要学会用自己的思想来指导自己做设计,而非印象。在你自身的能力提高到一定阶段之后,图像的印象很难再帮到你,反而会制约你做设计。因为此时你已经会详细的分析每一个项目,找准每一个需求背后的前因后果,联想观者在看到你每一处设计之后的反应;而图像的印象虽然包含了很多有用

优先领取试听课
版权所有:搜学搜课(wwww.soxsok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