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详情

育婴师:如何更有效的照顾好宝宝?

来源:上海境学教育

时间: 2016/11/1 10:36:34

在妈妈子宫内游玩了9个多月的小娃儿终於带著响亮的哭声诞生啦!他的哇哇大哭其实只是发声的开端,接下来的一年,不管是嚎啕大哭、鸣咽啜泣、真哭?假哭?全都在考验爸妈们的耐心与智慧,不仅新手妈妈措手不及,经验老道的妈妈也会发出:“这个孩子怎么比哥哥姐姐还爱哭?”的疑问,别灰心,这是小宝宝专属的沟通方式,仔细观察孩子哭声中发出的需求讯号吧!找到亲子间专属的安抚法,不仅帮助孩子建立日后人际信任感,也能帮助孩子适性发展。现在就跟着上海境学教育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如何更有效的照顾好宝宝吧~

哭泣原因

1岁以内宝宝容易哭闹主要是下面类原因,找出宝宝哭闹的原因并加以改善,才是较有效的哭闹安抚法。

原因1.身心理需求:我需要爸爸妈妈

小婴儿哭泣的原因不外乎是肚子饿、尿布湿了、需要被宝妈抱起等需求,如果是因为以上的原因而哭泣,通常只要满足了孩子的需求,例如:小婴儿单纯需要被抱,抱起来哄一哄就不哭了,换上干净舒适的新尿布,能够针对他的需求去安抚他,通常2、3分钟后宝宝就不再哭泣(先天特殊气质的孩子则不然),3个月内的宝宝较好安抚,等到宝宝愈来愈大,他的需求也愈来愈多,哭泣的情况就需要家长更费心地去观察。

原因2.身体出了状况:我生病了

婴儿的哭闹都应该尽量去安抚,如果发现满足了所有的生心理需求,宝宝仍旧哭个不停,持续哭泣达15分钟以上,家长就应该高度怀疑宝宝是不是有便秘、胀气、拉肚子等肠胃道问题的困扰,而导致1岁内婴儿哭闹不休多為肠胃道的疾病,其中又以「肠套叠」和「肠绞痛」较常见。

常见病症:肠套叠与肠绞痛

原因3.天生气质爱哭泣

在爸妈尽力地安抚宝宝的生心理需求,且医生也排除生病的可能,但是宝宝哭闹不休的情形仍旧让宝妈们束手无策时,这多半和孩子的天生气质有关。气质因素多半在宝宝1岁后才比较容易被观察发现,宝妈们不需过度自责,而是在了解宝宝的情况后,用适合他的方式来照顾,帮助宝宝适性发展,才是正确的态度与观念。

原因4.不适应陌生人陪伴与新的环境

小婴儿也会产生分离焦虑的心理,环境与主要照顾者的改变较容易引发宝宝的分离焦虑,而这么小的婴儿较直接反应,就是以哭泣来表达。像是居住环境、变换环境、温度变化(太冷或太热,维持室温26~28℃),其他还有,衣服包太多太热,再加上肢体活动度被限制,也会以哭闹的形式来表现。

3、4个月大的baby分离焦虑较为明显,因为宝宝这时已经能够认得主要的陪伴人(多半是妈妈),当主要陪伴人转换为医院的护理人员,因为护理人员的照顾模式和宝妈们不同,小婴儿对于护士阿姨抱的方式、呼唤的声音、身上的气味与安置的环境突然改变而产生不适,所以,安抚效果通常都不佳,需要一段时间(2~6天不等)来适应。

宝宝9个月大以后,对主要陪伴人更熟悉时,开始进入到一种怕生的阶段(也是俗称的无尾熊宝宝,换人抱可是会大哭大闹),若此阶段主要照顾者换成护理人员,且经过一段时间仍无法适应时,还可能会请主要陪伴人到医院来陪伴孩子,让他更有安全感,因為小婴儿的分离焦虑是相当正常的表现,只是从3、4个月大~1岁半的阶段他会以哭闹来表现,所以哭闹只是宝宝表现焦虑情绪的一种方式,至于大一点的孩子表达分离焦虑的方式可能就是直接说:我不要。

此外,不适应的睡眠环境也会导致宝宝特别爱哭泣,这是由于睡眠型态会影响到宝宝的活动,如果宝宝一直睡不好,他清醒的时刻就比较多,这样一来,一直被局限在小小空间的宝宝只能用哭闹的方式来表达不适以引起大人的注意,所以,家长要注意不要把孩子安置在嘈杂的环境中,免得孩子因为睡不好而有哭闹的情绪表现,并尽量配合孩子的作息,让孩子在固定的环境与时间来入睡。

原因5.安抚方式的不适应

因为每个宝宝在哭闹时所期望被安抚的方式不同,所以当家长在排除了疾病的可能性与改善宝宝周遭环境之后,应尝试观察宝宝的反应,找到一个较适宜他的安抚方法。当宝宝到新环境时,新的陪伴人会询问宝妈们平常在家都用什么方式来安抚孩子的情绪,包括:都怎么抱宝宝、怎么餵奶、习惯提供什么样的物品来安抚宝宝等,尽量让新环境的照护和家中一致。

妈妈的安抚方式也可能会让宝宝因为不适应而哭闹,例如:因为忙碌的关系,当宝宝哭泣时仅和他说话,而忽略了有些时候宝宝是需要被抱起,以轻拍、轻摇或是抱着他走动等方式,来舒缓其哭闹情绪。有些宝宝在哭泣时则会希望宝妈来看一看他,和他说说话,感受到有人在身旁陪伴他的感觉,这时如果能在婴儿床边安置有声音或者是会转动的装饰玩具,营造出有人陪伴的感觉与情境,也能转移宝宝的哭闹情绪。

安不安抚学问大:从本能学习哭泣

初生宝宝的哭泣多数是为了满足生理上需求(饥饿、生病)的动物本能,等到他的生理需求被满足了,他知道哭泣是有用的;等宝宝大了一些,会以假哭并辅以动作的方式来寻求注意父母亲注意,像是举起小手想要妈妈抱,发出「咳、咳、咳」的干哭声等,由于每个孩子因为天生气质不同,呈现的方式也不一样,但是都是在表达他需要被关注、被爱的心理需求。

心理学家艾瑞克森提出,0~1岁的小孩,基本上要从和照顾者的互动来建立日后人格及社会关系的表现基础,在这个阶段如果孩子能受到完善的照顾,感受到生、心理都能够被满足,以后就会发展出信任的性格特质。婴儿会了解发出讯号时,能被大人满足,就是信任人的步;相反地,如果饥饿、不舒服却不被在乎,孩子日后可能会产生不哭泣的不信任反应,或是退缩的人格。不过,也有人认為,当孩子哭泣时不断地给予满足,会造成日后容易依赖的心理。

宝妈们应该仔细去了解孩子哭泣的原因,做些简单的观察纪录,如:什么时候哭、哭多久、较后是怎么不哭,透过每日的观察纪录,试着找出较有可能原因去解决。如果宝宝真的是因为不舒服而哭泣,就应该要好好安抚及处理,若孩子一直是以假哭的方式来呼唤大人,这时父母亲应依对孩子的了解,随着孩子的发展,找出亲子间的相处默契,不同阶段也需要不同的方式舒缓宝宝的哭闹情绪,适度满足心理需求,才能建立孩子的独立性。

上海育婴师培训学校:http://shpxrz.soxsok.com/

优先领取试听课
版权所有:搜学搜课(wwww.soxsok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