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详情

上海景观设计培训学校-自学成才的造园巨匠

来源:上海邦元教育

时间: 2013/4/16 14:10:00

    上海景观设计培训学校-在近现代日本所有的造园家当中,较负盛名的当属重森三玲(1896~1975年)先生了。他在日本园林界被认可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作品,跟他的个人经历也是分不开的。尽管他不是科班出身,只是在日本美术学院里度过了四年美术生涯,但他在1918年毕业后自学园林,既重视理论,又重视设计。凭着他的天赋和对园林艺术的执着,重森三玲先生终于成为二战前后日本较的造园家。他的理论成果至今影响着日本园林界,他的设计作品更是秉承了日本园林的要旨。1 不可磨灭的著作贡献
  在日本的造园辞典中,重森三玲被认可为“庭园研究家”,说明他一生中较大的贡献在于他的理论研究成果。重森三玲先生的理论作品很多,如《日本庭园史图鉴》、《日本名园》、《日本名园实测图》、《茶室茶庭事典》、《日本庭园史大系》等。其中《日本庭园史图鉴》26卷(全集)和《日本庭园史大系》35卷(全集)叠起来就有一人多高,真可谓著作等身。这些性的成果完成了日本园林史料和实测的汇总。仅此一点,在日本园林界中就无人可与之相提并论。

  重森三玲对日本园林史的贡献同他对园林的专注和执着有关。大学毕业后,他走入园林领域,在自学的过程中,不断向老师请教,培养了对园林的浓厚兴趣。1932年6月,36岁的重森三玲与园林界的前辈们在京都成立了“京都林泉协会”(即“京都园林协会”)。当时的京都林泉协会对日本古代名园有着极大的兴趣,随即着手对京都地区的寺院园林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这当中,重森三玲从一个“学徒”开始,对每个园林进行调查和研究,后来成为该协会的会长,并较终成为日本园林界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经过多年的研究,重森三玲提出了对园林进行全方位研究的计划。他首先突破了过去只对京都地区寺院园林进行研究的小圈圈,把目光投向全国,并投射到私家园林、皇家园林上。他的这个计划当时得到了有光出版社的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有光出版社决定出版重森氏的成果,并把书名定为《日本庭园史图鉴》。

  1935年,重森三玲开始了实现宏伟目标的旅程。他背着照相机、图板,花了一年多时间,走遍了日本的所有地方,选择了500个园林,对他们进行了测绘、拍照和写生。回到京都后,立即投入整理和写作。1936年的6月份,他便写成了《日本庭园史图鉴》第1卷。1938年9月,终于完成了全集的24卷(后又有补卷)。全书以溯自飞鸟奈良时代、下至大正昭和时代的历史时期为脉络,按照朝代划分,各卷分园林总论、写生图、测绘图、文献资料等部分。在每处园林的介绍中,又以园林所在地、园名、业主、面积为开篇,进行造园年代及作者、风格、手法、鉴赏和材料等五方面的解说。这些解说并不仅仅是对文献资料的解译,更多的是重森氏自己的见解。这套书的基础工作量相当于当年我国梁思成先生带领营造学社所进行的古建勘测量。不仅书中的文献资料是公布,而且如此全面地介绍和系统地研究日本古代园林也是的,以至于园林田村刚先生在序文中把该书誉为“不灭的金字塔”。后人在研究日本古代园林时,都要以该书为鉴。
    上海景观设计培训学校-2 继承创新的设计作品
  重森三玲的设计作品同他的理论著作一样卓识。从完成理论体系的那天开始,重森三玲先生就凭着对园林的直觉开始了创作。他的作品有很多,尤其是寺院园林,如东福寺本坊庭园、光明院庭园、龙吟庵敬爱庭、瑞峰院庭园、清乐寺七贤庭,其他类型的园林还有信田邸宅园、重森邸宅园和岸和田城本丸八阵庭等等。用石块、白砂、苔藓、波纹来表达心中意念的枯山水的手法,是重森氏在园林传统方面的继承。他在此基础上也有突破创新的方面。首先,他用竖向的立石单点或组合以表现孤傲,同时与原来常用的横向伏石相对立;其次,他用和缓的岸线来诠释日本的国土环境;再次,他把苔庭与石庭结合在一起,以砂代水、以苔仿生,形成独特的园林景观。此外,在步石运用上,他首创“方石嵌草”式,成为枯山水的一绝;在坪庭组石上,他又地发挥了左右手对称的“追逐石”手法(江户时代,东睦和尚较先在东海庵书院南庭的枯山水中运用过),这在清乐寺七贤庭中,更赋7个石组以深刻的文化含义。总之,他的手法可归结为:造园常铺砂,立石必动势,设岛总铺苔,起波爱粗纹,围篱好朴素,取景有深意。

  东福寺在京都东山区本町15町目,属于日本临济宗东福寺派。东福寺本坊庭园是重森氏较早的作品,也是重森三玲的个枯山水作品。这一年,他刚好做完全国园林的测绘工作,并且写完了《日本庭园史图鉴》。1938年,名噪一时的重森三玲初露锋芒,担负起这个园林的恢复工作。到了次年11月,这处园林就修建完成了,并被世人美名为“八相庭”(图1)。东福寺本坊庭园分有南庭、西庭、北庭、东庭四个部分。南庭用4个“蓬莱石组”(源于神仙思想的方丈、蓬莱、瀛洲三岛),形成4个小岛。其间横竖的矛盾与协调是重森氏高超的技术表现。在一片彩砂之上,巨大的伏石横向静卧,瘦弱的立石侧身斜倚。靠西还有表现“五山”(指日本的5处名山)的土岗。西庭以井田大柿松为主景。北庭以小柿松和绿苔为主景。在青苔之中,宛如星辰的方石嵌入嫩绿的青苔。这种做法似乎又令人不可思议。东庭在东廊的东侧,利用北斗七星作为构图母题。廊边的枯山水,由青苔与白砂两部分组成。平直的砂坪向青苔深处“凸”入,立础石(即在古建筑中的柱下与基础之间的交接石件,用以防止木头的潮湿和腐烂)7个,耙波纹若干。园林中斜立石、五山岗、北斗星、嵌苔石显示了重森三玲与众不同的造园风格,简洁而富有韵味。

  
    上海景观设计培训学校-在做东福寺本坊八相庭进入尾声之时,重森氏又开始了东福寺光明院庭园的创作。于1391年的光明院曾兴于明德年间,毁于明治年间,直至重森氏的到来才迎来了它的复兴。

  这处园林1939年9月开工,当年11月与本坊庭园同时竣工。光明院的主庭(日本寺院园林中常有主从庭院之分,一处为主庭,其他称为侧庭或边庭)在书院以东,被称为“波心庭”。此处运用优美的曲线作为岸线,中间是白砂池,四周是青苔覆盖的土岗,以砂象水、以岗象岛。不论是在“水”中还是在陆上,都有散布点缀的立石群。它们斑驳古朴,与白砂青苔形成质感、方向、色彩上的对比和映衬。在枯池的背后是杜鹃花构成的大围篱,用以象征“风起云涌”。

  位于京都市左京区的重森邸庭园是重森三玲先生的私人宅园。宅园分两个部分,分别在两个时候建成,相隔有十多年的时间(图2)。部分称走廊边庭,建于1953年(图3);第二部分称里书院前庭,建于1969年(图4)。走廊边庭是在三面走廊和一面书院围合之中的一个坪庭(指日本的庭院园林),面积只有11m2,呈曲尺形。方圆之内全部铺以白砂,在白砂之中有两个石块。砂纹围绕景石渐渐荡开,手法洗练,喻意深刻。
  假如说走廊边庭是可见不可入的话,那么里面的书院前庭则是既可观赏又可进入的砂庭。砂庭不大,大约18㎡。白砂象水,波纹直线。砂坪正中是一组“三尊石”(佛家经典在园林中的运用,3个石块象征佛教的释迦牟尼、不动明王和阿弥陀佛。以释迦牟尼为主石,不动明王和阿弥陀佛为侧石,主高侧低)。在枯池西侧的木平台边,有一个圆柱形洗手钵,上面有竹架和竹瓢。步石采用方条形御影石(枯山水中用于造景的石材之一)石板6块,从南向北,把三尊石组和洗手钵统一在一条曲线上。南面的踏脱石(指茶庭中置于茶室入口用于脱鞋的石头)是用了两个传统的河石,一大一小,色泽光亮,仿佛刚被雨水冲洗过一样。

    上海景观设计培训学校-书院前庭运用了枯山水的手法和茶庭(也称为露地,是因茶道礼仪而设立的园林,以茶室、石灯笼、洗手钵、竹筒、清泉为特征)复合的手法。

  瑞峰院是大德寺西南的一个别院,位于京都市北区紫野(图5)。1533年,一位名叫大友宗麟的战国大名(日本幕府时代的各地军阀)为了迎接大德寺91代住持彻岫宗九禅师而建立的院落。此院建造园林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纪念京都林泉协会成立30周年(1961年5月)。该园分成枯山水部分和茶庭部分,枯山水在南庭和北庭,茶庭在西庭。南庭在方丈(住持所住的建筑)的右侧。枯池以砂代水,半岛深深地突入“水”中,主峰以土堆成,土上遍布青苔,山顶立石成峰。因石组布局合《碧严录》中“独坐大雄峰”之句,该园被命名为“独坐庭”。南庭较大的特色还在于线性而有机的石组。庭内东端有一引人注目的孤立石,称为端石,与主峰石组遥相呼应。线性石组始于端石,逐步向墙角的土岛延伸,直到土岛上的三尊石为止。从端石开始,景石的体量越来越大,高度越来越高,间距也越来越近,在砂“海”中,另外还有几个立石伫立于曲线之侧打破了线性曲线。南庭西部有象征日本国土海湾的含意。步石在“水”中成为汀石,在陆上成为飞石。飞石嵌入苔中,一绿一白,一凹一凸,既对比又统一。

上一篇 下一篇

优先领取试听课
  • 申请试听
版权所有:搜学搜课(wwww.soxsok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