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详情

中学生为什么越来越“宅”

来源:杭州蓝夏令营培训学校

时间: 2013/6/29 16:35:00

  【分析】
  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暑假,这个问题从放假前就开始困扰很多家长。现在,离2013暑假也近了。很多家长发现,去年孩子的暑假无外乎几个关键词:兴趣班、培训班、写作业、旅游、夏令营。看上去很美很充实,但细细琢磨好像缺了点什么。
  有家长发现,除了旅游的那几天,除了家长给孩子的“规定动作”,孩子们在自由支配的时间里,极少甚至完全没有外出活动,几乎都是“家里蹲”。被网络、游戏、社交网站牢牢锁定的“宅娃”,让双职工家长们既焦虑又无奈。
  【现状】
  初中生“宅”家一个月皮肤白了近视度数又增加了
  “一个大小伙子,天天宅家里,要么对着电脑,要么对着手机,让他出去活动活动他不肯,多说几句,他还要懊恼!”说起儿子的暑假生活,陈女士也很懊恼。
  儿子9月份念初二,这正是可以偷闲的暑假。陈女士说,自己家算是比较开明的,因为成绩还不错,就没给儿子报任何辅导班。
  “这下好了,天天窝里蹲,做作业,看电视,上网。我们都要上班,也没人督促他。”陈女士说,她较心烦的就是儿子户外活动太少,运动严重不足,这一个月非但没晒黑,还比读书时白了。
  “眼睛已经近视了,这个夏天估计度数又要加深一百多度。身体素质不好,个子也不高,想让他报个篮球班锻炼锻炼,也不肯。就是7月中旬带他出去欧洲玩,算是在户外走动过了。”
  孩子“金脚”难移,家长李女士也颇有同感:“9月要读初一了,觉得她长大了,也不用太管头管脚。但是小孩稍微不看牢一点,就拿着iPad玩,上QQ聊天,上人人网,有时候可以接连两三个小时不挪窝。平时出去活动就少,现在外婆奶奶家都不高兴去了。夸张的时候可以一整周不出门。”
  【调查】
  超六成中学生不愿户外活动
  随机对20名中学生(10名初中生、10名)作了一个简单的暑假生活调查。
  在10名初中生中,有3位表示基本每天有户外活动,包括游泳、打球、散步等;7位表示户外活动极少或者没有,在自由支配时间,会写作业、看书、玩电脑。
  在10名中,有4位表示基本每天会去户外活动,包括游泳、骑车、打球、小区里游戏等;6位表示极少或没有户外活动。
  调查中发现,年纪小的孩子,由于父母看得紧管得严,相对上网时间短。高年级和初中生,父母管得少自控能力又不强的,普遍上网时间“无限”延长,外出活动的时间被压缩得可怜。
  天热、网络诱惑等因素
  让孩子宁愿“宅”在家里
  为什么孩子们爱“宅”,不爱出门?综合家长和孩子们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天气热、户外安全等原因
  7月开始,杭城基本都是高温天气。“大街上有树阴的地方太少,很热,舍不得孩子在外面晒。”送孩子来少年宫学绘画的张先生聊起女儿的暑假,表示孩子除了几个兴趣班,基本待在家里,“另外我们也不放心孩子一个人出去或者和小朋友一起出去。外面不安全因素多,宁可在家里安耽了。”
  无处可去。
  比如,虽然每年青少年活动中心都会针对学生0元开放一些场馆,并对一些中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岗位,但对于全市的孩子来说,这些,还是太少。
  “外面没什么可玩的,也没什么地方可以去。”的小俊抱怨,除了每天下午的游泳课,他的户外活动就是爸妈下班回家可以带他去超市逛逛。
  送孙女来学素描的李大伯说,这几年暑假自己是孙女的伙伴。“爸妈都要上班,顾不上。小区里要好的小伙伴不多,平时邻里之间也都是门一关,各管各的。玩得来的小孩回老家了,去辅导班了,也凑不上。她经常不高兴没人玩,但现在独生子女就这样,有什么办法呢?”
  网络的诱惑
  “我没别的爱好,就喜欢看电影。网上看电影又方便又省钱,平时那么忙,也只有暑假狠狠看一笔了。”初三孟同学坦陈,她每天花在网上的时间超过6小时,这还是保守估计。开个QQ,上个人人,刷刷微博,再看看美剧、电影,时间马上没了。“同学都是在网上联系的啊,有网络习惯了。有时候想上网时间多了,要把写作业的时间赚回来,就舍弃户外活动的时间,慢慢地就习惯不出门了。”
  俞女士感叹,现在“宅”,已经延伸到幼儿园了。大班的儿子,自从买了iPad后,较爱的骑车也不去了,小区里的滑滑梯也不玩了,每天叫着喊着要玩游戏,不玩就闹,收走就找大人的手机。
  【建议】
  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走出去的平台
  “孩子宅在家里太久,影响较大的就是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建议在家里不要坐太长时间,适当走动走动。外出活动不愿意走远,就在小区里;嫌天气热,那就每天上午、傍晚凉快的时候走几圈,这都是锻炼。”李部长建议。
  “父母要工作,白天管不到孩子,也不放心让孩子单个出去。另外,孩子也没有地方可去,没有体育锻炼、运动的环境、可以去的地方,价格也不便宜,比如去游泳一个大人一个孩子游几个小时就要接近一百块。”杭州市外语实验校长闵群认为,是社会现状造成孩子大部分时间宅在家里。
  “除了学校教育,希望社会能承担一些东西。能给孩子们提供配套的社区机构,一些0元的活动场所。假如有一个场地,假期有义工,让小区里的孩子们一起看看书,打打乒乓球、羽毛球,我觉得非常好。如果涉及到午饭、冷饮、空调费用等问题,家长肯定也愿意承担,只是不要变成以营利为目的培训班。”闵校长建议,“如果孩子有玩伴,还是愿意出去的。”
  “网络太流行了。学校会鼓励同学们参加社会实践,去社区参加志愿者服务。另外团委、少先队在暑假也会安排一些社会活动,鼓励他们走出去。”建兰中学学生部主任潘辉老师认为,改变孩子“宅”,较重要的是要改变孩子们的兴趣爱好。
        

           更多精彩尽在:杭州夏 令营 http://lanjuxing.soxsok.com/              

优先领取试听课
版权所有:搜学搜课(wwww.soxsok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