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详情

动漫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及发展对策浅探

来源:昆明美育音乐舞蹈国际机构

时间: 2012/7/4 17:53:00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2009年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动漫产业列入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门类之一,为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是我国个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的战略性产业。动漫产业被列为八大重点文化产业门类之一。
  2009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322部171816分钟,比2008年增长31%。全国共有21个省份以及中央电视台生产制作了国产电视动画完成片。国产动画片的创作水平、艺术质量也随着动画产量的迅猛增长不断提高。
  有广阔的动漫市场,各地动漫产业发展计划的制定更是如火如荼,纷纷打造自己的“动漫之都”。北京着力打造国际的动漫产业中心;上海、广州、福州已初步形成以网络游戏、动画、手机游戏、单机游戏和与游戏相关的产业链。这一切都直接导致了国产动漫市场的上位。
  动漫产品本身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而动漫产品的衍生产品市场空间更大。儿童音像图书、童装、玩具、文具、儿童食品等,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与行销都有赖于动漫这一新兴产业的带动作用,动漫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本论文就把动漫跟日本动漫进行比较和对比,从而从中总结动漫产业的优势和劣势,对以后动漫的崛起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动漫产业;动漫产业;日本动漫产业;动漫人才;动漫衍生品 

  一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011年文化部出台《关于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2011-2015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主要是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刚刚起步,存在缺乏“走出去”市场运作经验,文化产品和服务在海外市场规模小、缺乏品牌,数量、质量都与文化大国形象不符等实际现状,文化部五年规划正是针对这些发力。《规划》明确了国内文化产业的出口重点,即培育一批能够在国际文化市场长期立足的、代表中华文化的骨干文化企业和产品,在国际文化市场上初步形成重点产业类别文化产品营销网络,促进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周边影响持续扩大,相比于以往的文化交流性出口,此次规划更侧重“商业性出口”。在“商业性出口”的大基调下,文化部将在每个重点文化领域,培育5-10家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出口企业和出口示范项目。动漫产业作为文化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次的文化规划中担负着重大的文化推广使命。

  动漫产业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在较初的五十年间,我们的动漫产业在国际上占据一定的地位,但之后的动漫产业发展速度远远赶不上其国际动漫发展的速度。2004年以来,动漫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但遗憾的是至今只有少数的个别动漫公司真正建立了自己的品牌,获得了相应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面对美日韩等国为代表的世界成熟动漫在国内的日渐蔓延,国内动漫产业不但没有天然的还击能力,就连自身的生存都遇到了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出面干预,通过组建国有独资动画公司,建立了寡头垄断的动漫产业格局。然而,这种格局却打破了动漫产业天然的成长轨迹,急功近利的导向,不仅引发了动漫业的畸变,如动漫画发展失衡,缺乏创造力,大小公司比例失衡,产业链单一,市场缺乏活力等一系列问题,而且直接影响了动漫产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日本动漫产业一直处于国际动漫产业发展的前列,其在很多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种模式,我们人看得好看的动画有很大一部分是日本产的,日本的动漫产业所创造的价值和对日本的发展都发挥了不可忽略的作用。自2006年起,动漫产量增长率始终保持在30%左右,2009年,全世界与动漫相关的产业创造的产值达9000多亿美元,而仅占其中的0.68%,2010年国产动画片产量达到385部,总长度3675小时。约有3.8亿儿童,瞄准儿童市场的动漫产业潜力巨大,是否能紧抓从传统媒体向互联网迁移的年轻消费群体,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强大渠道和影响力,是决定能否在未来的动漫产业格局中选择先机的关键。目前,各级一方面都在大力推动动漫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如何发展而忧虑。本论文就把动漫跟日本动漫进行比较和对比,从而从中总结的优势和劣势,对以后动漫的崛起进行研究和探索。积弱已久的动漫产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获得一席之地,不能单从数量上进行盲目扩张,产品已经不再是竞争的焦点。创建品牌、发展动漫衍生品、构建品牌文化才是提高动漫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

  (二)国内外研究成果

  “十一五”时期,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刚刚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将“动漫”作为重点文化产业来发展,可以预见,我国动漫产业在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近年来,我国动漫产业保持着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国产动漫产品数量大幅度增长,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一批动漫企业和动漫品牌崭露头角,动漫产业链日益完善。原创漫画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影响日益扩大,漫画刊物月发行量上百万册;电视动画播映体系日益完善,2010年动画片年产量达到22万分钟,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社会化、市场化,民营企业成为主力军;动画电影投资升温,全年完成16部,票房收入取得重大突破;网络动漫、手机动漫、动漫演出蓬勃发展,充满活力;动漫衍生产业发展迅猛,创意频现,与动画、漫画互动发展,相得益彰,使动漫产业链日趋完善。在产业政策、市场需求双重力量推动下,逐渐走向成熟。“十一五”期间,发布了30余项文化产业政策,各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从政策上明确了动漫的产业属性。动漫产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管理职能、扶持机制和优惠政策得以完善,为力争在5~10年内使我国动漫产业创作开发和生产能力跻身世界动漫大国和强国行列扫清了体制机制障碍。发展我国动漫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冷静对待产业发展中凸显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和目前动漫产业的状况,国内外许多和学者对动漫产业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为我国动漫产业提高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提出了独到和有实际意义的见解。

    1 新闻出版研究院动漫研究中心主任王飚、书籍出版社编辑李建红在《传媒》杂志上发表的《我国动漫产业迅猛发展,衍生品开发风生水起》一文认为,动漫产业迅猛发展,正从成长期至成熟期过渡,提出目前产业政策、出版社、动漫新媒体等不断给力动漫产业的发展。

  2 日本动漫学者日中巨龙在“博士代写网”中发表的《日本动漫对国民教育的影响》一文表明,与西方动漫内容以动作为主相比,日本动漫中存在大量的对白,这典型反映了各种人物的思想信念。其表明日本通过动漫将其“强者意识”、“永恒的主题——斗争”的文化传达到世界各地。

  二 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

  动漫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初,繁荣时期是从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问世了许多至今让人耳熟能详、经久不衰的动画片,包括《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等,伴随几代青少年的成长。这个时期推出的动画片以创作形式多样著称,反映的题材也极为丰富和多样化。这十年被成为是动漫发展的黄金十年。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本土动画受到来自美国、日本等动漫作品的强烈冲击,而同时,本土动画并没有抓住自身特色,而是一味模仿照搬日本、欧美作品,观众认可度和艺术成就都大不如前,动漫的发展举步维艰。

  进入21世纪,动漫开始逐渐走出低迷,大量的动漫作品问世,开始有新的原创动漫形象出炉,动漫在开始形成产业。

  据介绍,动漫产业的发展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萌芽和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发展阶段和百花齐放阶段,形成了动画、漫画和游戏三位一体的新格局。动漫产业现正处在第二个阶段的前期,还需要不断地摸索与实践,才能走出困境,打开局面。

  2004年,动漫终于迎来了产业的春天,从到社会各界对这个行业投注了的热情。国内首部动漫产业蓝皮书《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1)》日前在第七届国际动漫节上发布。该书对“十一五”期间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就如何从动画大国向动漫强国转型进行了深入剖析。在这份报告中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数量逐年递增,从2004年的29部、21819分钟增加到2010年的385部、220529分钟。2010年,电视动画片生产数量位分别是江苏、浙江、广东、辽宁、中央电视台及所属机构,以分钟数来衡量,合计占全国总量的74.3%;生产数量位居前十的城市分别是杭州、无锡、沈阳、深圳、广州、苏州、宁波、北京、郑州、合肥,以分钟数来衡量,合计占全国总量的73.7%。蓝皮书分析认为,目前,江苏、浙江、广东和北京4省市是电视动画片的高产地区,上海与湖南呈递减趋势,辽宁是正在崛起的又一大生产基地,安徽和河南也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动力。

  在政策的推动、社会各界的关注、业界的努力下,一时间,动漫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各个城市纷纷建立动漫产业基地,举办动漫展,制作动漫作品。在对产业的一片叫好声中,我们却可以发现不少问题。动漫展中亮相的多以国外动漫产品为主打,引起受众追捧的也还是国外动漫明星。在成都2005年金熊猫国际动漫展就发现展厅中售卖的动漫衍生产品原创极少,多为国外动漫形象。而且在大量面市的动漫作品中,到底有几部是真正为受众认可,到底又有几部真正形成了动漫产业链的发展。全国各个地区动漫受众的较爱还是日本、欧美的动漫作品。动漫协

优先领取试听课
版权所有:搜学搜课(wwww.soxsok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