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详情

色彩心理理论音乐的颜色

来源:沈阳卡洛尔形象设计学校

时间: 2013/3/13 9:47:00

色彩心理理论音乐的颜色

画家马蒂说过的一句话:"黑色也是一种彩色。"如果对颜色有着天生感悟力的人,就会明白这句话的性。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我在诗歌里所写到的:"郁金香是左旋的花"一样。为什么是左旋?这其中有很多意韵是无法直接解释的。
就像绘画离不开颜色(colour)一样,音乐也离不开音色(tonecolour),而音色与颜色之间存在着一些或自然的或神秘的联系。

1984年,以天才的凯文·希尔兹为首组建了名称怪异的"我的血腥的情人节"乐队。据说,他们在演出时只是静静地站在舞台上,只顾自弹自唱,并不和听众交流,被人称之为"自赏派",也算是我行我素,自成一格。我喜欢听他们的音乐,他们似乎将那噪音别有用心地拉成了一条条丝线,织成了一缕缕亚麻的布帘,密麻麻地飘荡在我们的面前,不停地晃动着,晃得我们有些眼花缭乱。吉他声很难听到,只能听到噪音制作出的短促的音符在不断地重复着,就像电影片子卡住了,总是来回放映着同一个片段。但节奏明显而清楚,这样有节奏的噪音循环往复,有一种大弦嘈嘈如急雨的效果,那情景不像是在机器轰鸣的车间,而像是在梅雨天披着雨衣或撑着伞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地面积起的雨水在哗哗打着旋涡往地沟里流着,身旁流过的是脚步急匆匆而面孔冷漠的人们,眼前是灰蒙蒙的雨雾一片,什么也看不大清,只有雨水不断线在下着,香烟一支接着一支在抽,酒一瓶接着一瓶在喝,脚下的浑浊而厚重的雨水哗哗地在流。

这种白色噪音制作出的噪音墙,隔住了什么,却也在隔住的空间当中让人感到了一种与世隔绝般的自己的天地。那种由此产生的孤独,多的不是愤世嫉俗,而是有些凄婉和隐约的美。那种美不会让人感伤或震惊,却有一种隐隐的痛让人无法言说。没有那种重金属噪音所宣泄出的声嘶力竭、撕心裂肺的疯狂,不是那种痛不欲生、呼天抢地的发泄,而是一种压抑却不想迸发的情感、慵散而有些颓废的情绪、无所事事、脑子一片空白,却依然存有一丝梦幻的灰烬,残存地闪烁,雨蒙蒙中带有几分瑟瑟的凉意,一起随音乐袭来……
这个场景,很容易使我们将音乐与颜色联系起来。

音色与颜色同样能给人以明朗、鲜明、温暖、暗淡等感觉。有许多音乐家把音乐与颜色相比拟,即通过"相似联想"或"关系联想",在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起某种关系--把它们分别联系起来。例如,在欣赏贝多芬第六交响乐第二乐章时,我们不妨想像一下:明朗的长笛声部吹出了蓝色的天空,而单簧管的独奏乐句,从它那纯净而优美的音色中,似乎呈现出了玫瑰花一般的美丽色彩……这种音色与颜色的联想是人们在艺术欣赏中逐渐获得的。但不是惟一的,也不是的。因此过去研究过色彩与音乐的人也指出这种联想往往是随意的。

作曲家柏辽兹的乐器法中说:要给旋律、和声、节奏配上各种颜色,使它们色彩化。而他的作品在音色上确实是很丰富多彩的。他和瓦格纳、德彪西等人被认为是色彩感强的作曲家。

沈阳卡洛尔形象设计  沈阳形象设计培训  沈阳

上一篇 下一篇

优先领取试听课
版权所有:搜学搜课(wwww.soxsok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