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问答列表 > 问答详情

怎样做好家庭教育

我认为要做好家庭教育,要从创造“五个环境”开始!

01、给孩子创造一个锻炼自我的环境


我们应该给孩子创造各种锻炼自己的环境,让他们在动手中学会动脑筋、想办法。

现在有的孩子上幼儿园一定要让妈妈送到教室,找好座位,叠好衣服,放好书包,一切都处理好之后,才允许妈妈离开;有的孩子已经上了大班,甚至、中学,还是赖在爸爸妈妈的床上,不愿意去独立的房间休息,这都是孩子依赖心理的体现,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给孩子创设一个锻炼自我的环境是很必要的。我建议家长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房间,有自己的小床、衣柜、桌椅、玩具等等,让孩子自己学着去整理衣物,整理自己上幼儿园需要的学具,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独立自主意识。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孩子还太小,是不是还不到独立的时候呢?”不要小瞧我们的孩子,如果我们不给孩子机会,他就永远也学不会独立。独立是练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

当然,除了给他们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以外,我们还可以让孩子试着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帮妈妈擦桌子,给爸爸拿拖鞋等等。

总之,我们要给他们创造各种自我锻炼的环境,让他们从动手中学会想办法、动脑筋,进而学会独立。

02、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

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可以让孩子从中学会感受爱,内心产生爱,并学着去关心别人、爱别人,这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不能在孩子面前争吵、打闹。我们爱孩子,爱爱人,更要尊重老人、孝敬老人。

如果说夫妻之间或婆媳之间,甚至邻里之间关系不和睦,都会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

我在央视12频道《道德与观察》栏目中看到过这样一期节目,讲了一个女儿不赡养老人,把老人饿得去垃圾堆里捡东西吃的事情。

当这个女儿看到老人这个情景之后,不仅无动于衷,甚至还痛哭流涕的说父亲有多讨厌,说自己有多委屈。

节目的较后一个镜头是这个女儿带着自己的儿子去喊自己的父亲,当父亲驮着背站起来,步履蹒跚的走了几步后,这个才只有五岁的孩子,恶狠狠的对着老人的板凳踢了一脚。

看了这个节目,我除了对这个女儿的做法感到愤慨之外,还对这个孩子的将来有了担忧。这个孩子从他母亲对待老人的态度中学到了什么?

他将来会爱自己的父母,会尊重、孝敬自己的父母吗?我也更加深深地感受到爱的环境对孩子有多么重要。

所以父母一定要从自我做起,给孩子一个爱的环境,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对待老人尊敬孝顺。

有的家庭在这点上就做的很好,从孩子的表现就能发现。

如,有的孩子爸爸下班晚了,孩子就知道问妈妈说:“怎么爸爸老不回来呀?给爸爸打个电话吧!”

有的小朋友上幼儿园,看到自己的朋友老不来,就问老师:“老师,××怎么老不来幼儿园呀,是不是生病啦?”

这都说明,孩子已经有了关心别人的意愿,是值得肯定的。

相反的,如果家庭关系不和谐,老在孩子面前你争我吵、你打我骂的,孩子的性格就容易走极端,或者是专横跋扈、任性,或者是不爱说话,特别内向、不愿与人交往。

说到交往,有的家长可能说:“孩子还这么小,还谈不上交往吧!”其实,孩子从2岁起,就要学着与人交往。我这里有两个例子可以说明与人交往的重要性。

个,小班有个小朋友,他想找一个小朋友玩,他是怎么做的呢?他走到人家面前,伸出自己的小手,对着人家的小脸啪啪地打了几下。

这个小朋友不干了,马上告状:“老师,他打我!”老师说:“你怎么打人呢?”他特委屈地说:“老师,我不是打他,我想跟他玩呢!”

第二个,同样发生在小班。有个小朋友奇奇,他很想玩闹闹手里的玩具,可是他没有跟闹闹抢,也没有借助老师的力量,而是自己走到玩具柜前,找了另外一件挺漂亮的玩具,走到闹闹身边,对玩具左看看,右看看,而后神气的说:“哎呀,我这玩具可太好玩啦!”

很成功的把闹闹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闹闹说:“奇奇,让我玩玩你的玩具吧!”奇奇很快地说:“行,你玩吧!”闹闹很高兴的拿着玩具玩去了,而奇奇也顺利的玩上了自己喜欢的玩具。

这个例子说明了奇奇不仅会交往,而且会交往的技巧。在交往这个问题上。

在这两个例子中,显而易见,一个孩子会交往,一个不会交往,但都有与人交往的意愿,我们就怕孩子没有这种与人交往的意愿。

要从根本上避免孩子这种消极意愿,就必须给孩子创造一个爱的环境,让他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关心别人的意识,愿意与人交往。

03、给孩子一个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

我有个朋友特爱干净,她有孩子今年一周二个月。她有时候领着孩子去我家玩,这孩子还这么小,就知道瓜子皮、水果皮要扔到垃圾筐里去。

有一次,我的垃圾筐在院子里晒着,她拿着垃圾找半天没找着垃圾筐,我想她肯定会扔地上,可她“考虑”半天,把垃圾扔到了花盆里。

虽然这个事挺小,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有的家长上班比较忙,没有时间收拾,小房间满大房间乱,孩子在这种环境中,可能也就会形成不爱收拾的习惯,甚至不会收拾,等她有了自己的家庭也同样会小房间满大房间乱。

在幼儿园,我们就发现有的小朋友特别小,就知道垃圾要扔到垃圾筐里,在玩具场吃了的零食、袋子也要扔到路边的垃圾桶里;可有的孩已经大班了,不用的纸“刷”的撒下来,团成纸团扔地上,吃过的香蕉皮“啪”一下扔地上,这就是家庭环境不同对孩子习惯形成的影响。

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给孩子一个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另外,除了干净,家长还可以在家庭布置上用用心。

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在房间里放上一个古香古色的书架,上面放满各类书籍,跟在房间里摆放一个很现代化的麻将桌,教育效果会有怎样的不同呢?

04、给孩子创造一个有文化品位的人文环境

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父母的兴趣爱好对孩子的影响而言的。父母的兴趣爱好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终生的。

比如说:父亲爱摄影,孩子可能从小就能摆弄相机;母亲爱唱几句,孩子完全可能会比别的孩子唱得好听。

我们看那《梨园春》中孩子那么小,就唱那么好,因为有家庭熏陶啊!有的父母喜欢看书,孩子可能从小就能摆弄小画册讲故事了。

有的父母爱打扮,孩子从小就喜欢讲究、穿着很干净。我也发现有的孩子,年龄很小,就叨着笔得意地做吸烟状,那是不是与父亲爱吸烟有关呢?

有的父母喜欢打麻将,一宿一宿不睡,对孩子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

幼儿园有个小朋友,有一次,老师发积木玩,别的小朋友有的搭高楼,有的摆模型,可这个小朋友呢,拿了积木啪啪啪摆了一排,又紧接着摆了一排放在其上。

老师问:“你摆的是什么啊?”老师开始猜可能是院墙之类的。可这个小朋友很得意的说:“这是麻将呗!玩麻将都得垒两层!”。

由此可以看出父母的兴趣爱好是直接影响孩子的,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培养好的、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

孩子不是喜欢模仿我们吗?我们就给他一个好榜样,让他们模仿去吧!

另外,除了自己做好之外,我们还可以适当引导孩子有好的兴趣。

我有一个小外甥女,爱玩爱吃,你问她要什么礼物,她或者要想要的玩具,或者要一大堆零食。

在她5岁生日时,她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是爸爸妈妈给她买的一本精选童话集,父母还用心的在扉页上写上了几句祝愿的话:“孩子,爸爸妈妈祝愿你生日快乐,希望你从小就热爱读书,做个聪明可爱的好孩子。

长大之后,也能写出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来!”她收到这礼物后好几天,什么玩具也不玩,兴趣全在这本书上,每天晚上睡觉都得放在枕头底下,让爸爸妈妈把那祝愿的话读了又读,而且每天晚上要爸爸妈妈轮流给她讲一个书中的故事,整整讲了两个月呢!

从此之后,每当你问她要什么礼物,她都毫不犹豫的说:“书!”从父母有意识的给她买书做礼物,到孩子自己主动提出要书做礼物,可见孩子是真正的爱上了读书,好的兴趣自然水到渠成,父母的良苦用心也没有白费。

当然,送书只是小建议,我们还可以送他们一些其他有益的礼物,如好光盘、学具等等。

05、给孩子一个严慈相济的家庭教育环境

有个小朋友叫陶陶,他的爸爸妈妈在家庭教育这个问题上有相当大的分歧。

爸爸很严厉,动不动就吵骂,衣服脏了就说:“看你!衣服脏成什么样了!”作业不会做了,就骂:“我怎么有你这么笨的儿子呢!”摔书摔本都是常有的事。

妈妈则信奉温情教育,对陶陶百依百顺,照顾的无微不至,为他洗衣叠被、整理书包,吃饭时开小灶,看电视抱在怀里。

父母二人谁也不服谁,爸爸拿出一篇《对孩子溺爱的危害》怦击妈妈的行为,妈妈马上拿出一篇《让孩子在温情中成长》来反驳。

其实陶陶的爸爸妈妈在教育上都有误区。爸爸的误区在于认为严格就是严厉,就是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毫不吝啬自己的巴掌。

其实严格绝不是支持打骂孩子的,严可以,但要严而有格。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我们完全可以给他来个“冷处理”,不予理睬,而不要轻易的吵骂孩子,这对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长此以往,孩子容易自卑。

妈妈的误区在于把爱与溺爱混为一谈了。爱孩子是家庭教育的出发点和基本点,但爱绝不等同于溺爱。我曾看过《少儿频道》的一档节目,说的是一个小朋友上幼儿园。

有幼儿园加点,发的是鸡蛋,其它小朋友都把鸡蛋吃了,唯独这个小朋友,拿着鸡蛋不吃。

老师问:“你怎么不吃呢?”她说:“幼儿园的鸡蛋和我们家的鸡蛋不一样,不能吃!”“为什么?”“因为幼儿园的鸡蛋有皮!我们家的鸡蛋没有皮!”

这就反映出家庭对孩子溺爱的危害,天天吃剥了皮的鸡蛋,真正的鸡蛋长得什么样子孩子都不知道了!这对孩子的将来发展会有利吗?当然不会!


新闻 | 资讯 问答 | 学校入驻

版权所有:河南天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014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