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详情

雕塑与素描(中)

来源:合肥金榜艺考培训学校

时间: 2014/9/4 16:27:00

合肥艺考培训为您分享:雕塑与素描的联系

素描写生与情感因素

  素描基础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素描规律与技术的同时,不能忽略人的情感因素。因为造型艺术是从客观存在的物象出发,建立在形象思维基础上的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产物。所以,面对同一对象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如果长期片面地强调规律和技术,忽视审美追求,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感受就得不到发展。素描写生如果没有心灵的体验和情感的流露,是缺乏艺术的感染力的。我们在课堂上不难发现,有的学生把素描写生的步骤当成一种机械的程式,把写生当成事务性的工作,形态麻木,反应迟钝,封死了鲜活的感受。在这种状态下完成的作业一定是匠气的、呆板的。所以在素描的基础教学中,自始至终要重视审美教育,强调情感的参与。

  视觉信息是激发视觉感受的来源,获取视觉信息不能机械地孤立地限定在固定的角度,完整的视觉形象来自全方位的观察,就像雕塑家那样,多角度去感受对象。在观察时介入心灵的体验,唤起表现的欲望和探索的好奇心。我们有不少学生习惯于找个位置马上就动笔画,不感受、不动情,而且一开始就机械地测比例,忽视了感受的重要作用。人的生理特性告诉我们:视觉在新鲜的感受状态下,是较容易兴奋的,兴奋时感觉较敏锐,素描写生要遵循:“感觉-----理解----感觉”的程序。马蒂斯说:“我的作品是从认真而又尊重地观察自然中产生的,同样也是从自然在我身上激起的感情中产生的,而不是从某种熟练的技巧中产生的”。可见,素描写生只有发自内心的情感,才会引导出有感而发的真诚表现。

  在素描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对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培养,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从其它艺术门类中吸收营养。在素描讲评课的时候,我会通过的雕塑作品的活生生的情态去感染学生。比如:潘鹤的作品《艰苦岁月》,就是以生动的人物形象打动人,若作者没有情感的参与,他的作品不会带给观众如此强烈的情感震撼。雕塑家很强调将客观物象进行情感的孕化和升华,然后对作品进行情态化处理,这样才能赋予作品于艺术生命。我强调学生在画素描头像的时候,要像雕塑家那样:“用心灵之眼去感受客观物象”。心灵之眼,能体悟到物之性格,物之情态,这就给视觉中的物象注入了生命。调动情感因素“移情予物”,使素描作品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实践证明:“把雕塑思维引入素描教学”,对训练学生的素描分析能力和表现能力,具有实质性的作用。学生通过雕塑意识来指导素描的形体塑造,可以使学生很快掌握对形体的本质研究的方法,建立正确的素描观念,能大大地提高素描的学习效率,是值得推广的素描教学方法。

合肥艺考培训就到春天艺术学校-艺考培训我们更专业

优先领取试听课
版权所有:搜学搜课(wwww.soxsok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