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专题

城市专题

景观评价方法研究(下)

2.4认知模式
  心理模式和认知模式都是从人的主观感受入手进行评价,但两者角度有所不同。心理模式是从人的直接感受角度进行评价,认知模式则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从人的生存需要以及与情感的联系角度来认知景观,做出评价。
2.4.1认知模式的理论
  在认知学派中,英国地理学家Appleton在70年代中期提出的“了望——庇护”理论。该理论在分析大量风景画的基础上指出,人总是从生存需要来解释、评价风景。几乎在同一时期,Kaplan夫妇以进化论为前提,提出了风景信息的观点。他们认为,人为了生存需要和为了生活得更安全舒适,在风景审美过程中,他既要风景具有可以被辨识和理解的特性——“可解性”,又具有可以不断地被探索和包含着无穷信息的特性——“可索性”,具备这两个特性的风景品质就高。
  “城市意象”理论与“了望——庇护”理论的思想基础基本相同,都是把景现当炸生存空间来认知,前
者更关注自然风景,后者以城市为研究对象。林奇用艺术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普通人的城市象,他认为越有个性和越容易使人了解的城市,越能使人感到安全和舒适。因此,他认为易识别性和可意是城市空间环境的评价标准。
2.4.2认知模式的评价方法
  认知评价模式的心理学基础是格式塔心理学和知觉心理学,既强调从整体上考察景观,也关注认知的心理过程和原因。
  综合“城市意象”理论与“了望——庇护”理论,对观的评价可以“可解性”和“可索性”为标准。“可解”主要从生存的角度,要求环境景观容易识别、可以意象、方便行动;“可索”主要从发展和舒适的角度,要环境景观多样、丰富、耐看、有趣味。
  认知评价模式主要通过问卷调查,默画地图,访谈、做简易模型等方式收集主体对景观的感知信息。以定性分析的发法研究这些材料,对景现做出评价。
 2.4.3认知模式的优缺点
  认知评价模式方法相对来说简便易操作,由于评价的依据主要是普通观察者的感受,评价结论容易得到公众的认可。
  与心理评价模式一样,认知模式对景观的评价也是以公众的感受为依据,并且更加强调主观感受。公众的感受通过问卷调查、默画地图、访谈、做简易模型等方式收集,这种方法不可能计量,只能定性概略的对景观进行评价,测量方法的信度和效度部易被质疑。
  认知评价模式为了获得高敏感性而不惜牺牲可靠性,通过强调极其个人的、体验的和感情的因素,建立景观的视觉特性与景观体验之间的联系。同样,因为缺少主观感受与客观景物之间的明确联系,实践应用困难。
2.5经验模式
  心理模式和认知模式都肯定了人在景观价值判断中的主观作用,而经验模式则把人的这种作用提到了高度,经验模式把景观作为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用历史的观点,以人及其活动为主体来分析景观的价值及其产生的背景。
2.5.1经验模式的理论和方法
    经验模式把人对景观的价值判断看作是人的个性及其文化、历史背景、志向和情趣的表现。所以,经验模式主要是研究人对景观的主现感受。其研究方法一般是考证文学家关于景观欣赏和品评的文字、艺术家的与景观有关的艺术作品、名人的日记等等,以这些材料为据来分析人与景观的关系以及某种评价
的历史背景。经验模式也研究客观景物,如用心理测量、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方式了解观察者对景物
的反应,但它强调的是个性化的感受,需要观察者详细描述他的个人经历,体会和感受。经验模式研究的目的不是得到一个普遍认同的景观等级量表,而是为了分析景观产生的背景和环境。
2.5.2经验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经验模式有很高的敏感性,分析得出的结论在一定时期内有普遍意义,为深刻理解景观和景观欣赏的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经验模式严格说来还不能算作正式的景观评价方法,只是定性地研究人的景观感受和历史渊源,重点并不是景观的优劣,着重的是解释景观。在“人——景观——相关环境”的模式下,景观质量被看作是一种不断变化的东西,从而回避了对客观景物本身的考察,而强调人的主观作用和审美的环境。这种方法在应用环节还很薄弱。
2.6心理物理模式
  形式美学模式、生态模式侧重于对景观的物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心理模式、认知模式、经验模式侧重于对视觉主体的主观感受进行分析研究,这两类模式在解释主观感受与客观景物之间的联系方面都显得不足。心理物理模式对客观景物和视觉主体的感受两者都进行研究,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心理物理学的方法,寻找并解释主客观之间的联系。
2.6.1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心理物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对象是行为,它并不否认意识、意象等的存在,只是认为只有观察到的东西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客观的方法才是科学的方法。但是对刺激(S)和反应(R)的中间过程——被试因素(0)(如动机、内驱力、个别差异等)缺少了解,并不能完全解释刺激和反应的关系。随着认知心理学等的发展,对与中间过程相关的心理结构研究在心理学中重新得到重视。
    心理物理学起源比行为主义更早,其主要描述的是那些由于物理量的变化而引起的心理反应。由于作为刺激的物理值和心理反应值之间几乎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只测量物理量并不能确定心理量值。心理物理学对感觉等反应和作为刺激的物理量都进行测量,通过分析寻求这两者之间的数学关系,得到规律性的认识。近代心理物理学与经典心理物理学的差别是不只考虑感觉,还考虑内部的心理决策过程。这些研究为心理物理评价模式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2.6.2心理物理模式的评价方法
  心理物理模式认为景观是人与景的共同作用,承认人类具有普遍一致的审美观,并以此为景观品质的标准。该模式以心理物理学的理论为据,认为景观的品质判断可以通过测量客观景物来定量预测的。
    使用心理物理模式进行评价,首先是描述构成景观的成分,属性和测量公众的平均审美态度(美景度)。在分析研究之前,我们不知道景物的那些部分或属性与美景度相关,描述测量景物所有的成分或属性也不可能。因此,可以根据假设选择性的描述景物。描述测量工作完成后,对心理量表和物理量表进行数学相关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数学分析有成对比较等多种方式,常采用多元线形回归法进行分析,Buhyoff和Wellman从照片测量景物特征,结台观察者反应,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以下的预测模式:
景观偏好=10.83(突起的山形面积)
              一0.59(突起的山形面积)
              1.57(远景森林面积)
              一8.60(中景受虫害林小面积)
              一64.59(森林覆盖率)
              0.97(照片上的平地面积)
    回归方程式中变项前的数字表示该变项对景观偏好的相关影响。可以看到突起的山形与景观偏好是正相关,但当突起的山形太多时(方程式中第二项),其影响又变成负面的了。地中,树木大而少,往往比树木小而多具有更高的景观评价值。这样的模型建立后,既可以解释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要,也可以预测在新的城市绿地建设中种大树可以提高景观品质。
2.6.3心理物理模式的优缺点
  在众多的评价模式中,心理物埋模式评价方法严格,可靠性较好,具有科学性、敏感性、广泛性、性和实用性优点。首先,科学性是指这种评价模式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心理物理学为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能够有足够的依据解释而不是猜测心理反应与外部景物之间的联系;其次,这种评价模式很有活力,对景观的细徽变化有高度的敏感性;第三、模式不是视点,观察者是普通公众,评价结论有广泛的代表性;第四,此模式对主观和客观因素都是定量研究,两者关系的分析是严谨的数学方法,因此其评价过程和结果都有较高的性;较后,评价的敏感性、广泛性、性也使此模式具有很好的实用件,通过评价不仅可以得到有说服力的结论,而且评价结果方便用于景观实践。
  心理物理模式在景观价值的理解、适用范围和成本方面也有一些缺点。前文在心理评价模式中已经提到公众对景观的偏好与景观的价值并不一定是一致的,心理物理模式是建立在公众平均审美态度上得到的评价模型,准确来说应该是景观偏好模型;在应用方面,评价模型的针对性很强,但适用范围也有限;存评价成本方面,测量描述景物和观察者反应成本较高。
3.景视评价方法的选择
    选择评价方法时需要综台考虑信度(真实性、可靠性)、效度(准确性、有效性)、评价目的(景观规划管
理、具体项目的选择或改进、纯科学研究)、评价资源(资金、人员、时间、项目和项目各方的合作情况、评价资料的来源)等多个方面。一般来说,首先考虑评价目的。再根据评价资源考虑评价方法和评价的信度。评价方法较好是信度度也高,但很难两全,如有时会选择度但信度却低的评价方法。如观察者主观反应测量,选择观察者自述的方法,信度低却很实用。另外,每一种评价方法都各有优点和不足,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组合选择。
4.景观评价方法与室内设计
    以上的景观评价方法也可以运用于室内设计工作,如对现有室内环境景观的现状评价以及对拟建方案的优化选择。以往室内设计工作中很少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进行研究,.或者只是从专业工作者角度研究。但与室外环境相比,室内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更直接和明显,与使用者的关系也更密切,应该更

触屏版|电脑版 |新闻

版权所有:河南天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编号:豫ICP备180014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