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专题

城市专题

心理咨询师:为什么我们总在预言世界末日?

2012年12月21日,将是预言中的世界末日。数百年来,末日论从来没有间断过,为什么人们那么惧怕末日,却又喜欢预言末日,包括喜欢观赏灾难片等。难道人类真有“末日情结”吗?从心理及生物学的角度深度解析这种现象,我们会看到背后的真正含义。

 让我们重新回看一下“世界末日”是如何影响大众的?

 起因:看过灾难片后忐忑不安。图书、网络的帖子让不安的情绪雪上加霜。

早在十几年前,一部名为《天地大冲撞》的美国灾难片就已经让全世界人民闹得沸沸扬扬,那时,“99大劫难”的影响力可远比现在“世界末日论”要大很多 。

20世纪末的几年,人们接连看到许多这样的“大片”,编导者地描绘灾难:龙卷风、天地大冲撞、天崩地裂……人们称此为“末世的恐慌”

回想1999年,小行星将要撞击地球的传闻从年初起就闹得满城风雨,特别是在中学生中影响颇大。据一些学校的老师反映,学生们因议论和相信“99大劫难”, 甚至出现无心学习的现象。

1999年8月11日的日全食之前,法国竟有大批居民逃离巴黎。

“天地大冲撞”早已是个性的热门话题。还记得那些年,各种各样的“世界末日”的图书遍布大街小巷的书摊的情景吗?。

2010年《2012》在的热播,让人们的忧心再次强化。在这个信息产业高度发达的社会,连广播和报纸上一句愚人节笑话“火星人入侵地球”,也能让部分人深信而夺路逃命。那些制作精美、特技出色、包装入时的“大片”也让民众为之癫狂 …

强化:现实感受,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让人们的生存危机感增加。

不断的心理焦虑积累,终于在互联网上迎来了总爆发:2010年2月27日下午智利发生8.8级地震后,一条声称汶川、海地、智利三次地震日期诡异的帖子迅速在网上流传。发帖人排列出三次地震的日期,称这三个日期无论横向排列或纵向排列都是512、112、227,“横竖都是死”。如此的信息,再次强化了人们的潜意识里的恐惧。强化的过程好比洗脑,让人们深信不疑。

我们为什么预测末日,又为什么恐惧呢?我们先从生物学的角度来剖析。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的实证研究表明, 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感觉等感应器接收来的信息经由感觉神经(神经元)将信号传递给中枢神经,由中枢神经进行分析处理,然后再经由传出神经(或运动神经)将指令传递到效应器,产生效应,即反射。反射,使人体能够自主的以较快的速度躲避来自外界的伤害。同时,当一个威胁到人类自身生存的信号被接收到时,人的机体做出战斗或逃跑或木僵的状态以应对将要发生的事,尽管,有的事并不存在,但是,当被描绘的如此逼真时,人同样会出现心理和躯体的反应,包括诸如失眠、警觉性增高、敏感性增强、忧心忡忡等症状,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演化出来的身体自我保护机制。对未知的东西的执着,是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种本能,而过于执着这些,往往会影响个人的心理状态,尤其,当这样的执着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时,即成为一个“场效应”时,就会起很大的不良效应。

我们人类有七种基本情感:喜、怒、忧、思、悲、恐、惊。而人的潜意识、人类的集体潜意识中包含了这七种情感。人类从原始时代起,生命就是在被威胁的环境中度过每的,所以,思虑、担忧、恐惧起着保护人类自身安全的作用。有句老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讲的就是这个“忧和虑”。但是,过多的担心,势必造成心理困扰,影响日常生活。

 从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类较终关切的问题有四项:死亡、自由、存在的孤独,以及无意义。这四个命题构成存在主义心理动力的核心。

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焦虑是生存的一种状态,也是人生必须面对的一种情境,它源於个人追求生存并维持、肯定自我的存在。存在主义治疗者认为若将正常的焦虑和神经质焦虑区辨出来,焦虑将成为成长泉源。正常的焦虑是面对事物时适切的反应,此种焦虑并不需要刻意抑制,并可视为改变的动机。相对地,神经质焦虑就不同了,它是无察觉性地而且容易让人变得无能。然而,若我们缺少某些焦虑,生命将无法继续。如果没有焦虑,我们就不能算是活着,也无法面对死亡(May & yalom, 1995)。存在的焦虑系指具有建设性的一般性焦虑,它可以刺激成长,当我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自由,并明白接受或拒绝自由的结果时,便会体验到焦虑。其实,当我们重建生活时,伴随而来的焦虑,可以说是我们已准备进行自我改变的一种讯号。这种讯号建设性,因为它可以提醒我们,自己的情况不佳,亟待改变。如果我们能学习去倾听这种微妙的焦虑讯息,我们将勇于采取必要的步骤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向。

有勇气面对自己焦虑的人,在信念上仍然存在着恐惧感。我相信愿意坦然面对焦虑的人,一定能够从中获益。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就是察觉死亡与不存在。

存在主义坚信对于死亡的察觉乃是人类赋予生命意义的一种基本情境,但却不会消极地看待死亡。人类存在的一项明显特质在于掌握未来的事实及死亡的必然性。如果我们要思考生命的重要性,一定要思考死亡,一直去抗拒人终究会死亡的事实,生命将会变得无趣且没有意义。但是如果去体认死亡的必然性,并知道没有永恒的时间来完成既定的计划,将能使我们更加重视现在。我们面对死亡的察觉是增添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泉源。死亡和生命是相互依存的,虽然死亡将导致我们的毁灭,但是,这个对死亡的概念却能拯救我们(yalom, 1980)。对死亡的察觉在心理治疗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为它是帮助我们改变旧习,而以更真诚的方式去生活的因素(yalom, 1980)。存在主义治疗专注於探讨当事人能将自己重视的事做到何种程度。当随时会死亡这种病态性恐惧不复存在时,当事人便能发展出一种对死亡的健康知觉,藉此评价他们目前的生活型态,并思考在他们生命中将要做些什麽改变。那些害怕死亡的人,也同样害怕面对生活,虽然他们也许会说「我之所以害怕死亡,是因为我还没有真正活过」。然而,如果我们肯定生命,并且想尽可能完整地活在现在的话,我们将不会因生命的中止而感到恐惧。更不会因担心时间的不够,而去语言末日,让自己活在恐惧中。

所以,世界没有末日,所谓末日论,其实是在告诉我们,我们要珍惜当下的每的生活和工作,努力去实现自我价值,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所以,我们是否体察到自己每是怎样度过的?我们每个人都是生命之初的优胜者,应该以自身的存在自豪,每个人有相似又有不同,不管世界何种变化,踏踏实实地过好每,活出自己,这才是应有的态度。担心也好,不担心也好,那都只是一种心态,采取哪一种心态生活,决定权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开心也好,不开心也还,决定权在我们的内心,而不是外在的一切!预言未来,更多是为了使人们不要迷失,时刻警醒。末日并不存在,几天后要做的,不过是买本新的日历。与其担心末日,不如从现在开始认真过好每一分钟,珍惜现在,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诺亚方舟…… 更多信息:心理咨询师培训 http://209.soxsok.com/

触屏版|电脑版 |新闻

版权所有:河南天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编号:豫ICP备18001490号-1